罗马统治下的埃及

罗马统治下的埃及
David Meyer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菲洛帕托是埃及最后一位女王,也是埃及最后一位法老。 她于公元前 30 年去世,结束了埃及 3000 多年辉煌而富有创造性的文化。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自杀后,自公元前 323 年以来一直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和罗马的 "粮仓"。

目录

    罗马统治下的埃及概况

    • 公元前 30 年,凯撒-奥古斯都为罗马吞并了埃及。
    • 凯撒-奥古斯都将埃及省更名为埃居
    • 三个罗马军团驻扎在埃及,保护罗马的统治
    • 由皇帝任命的管理埃及的省长
    • 省长负责管理全省、财政和防务
    • 埃及被划分为多个小省,每个省直接向省长报告
    • 社会地位、税收和主审法庭制度以个人的种族和居住城市为基础
    • 社会阶层包括:罗马公民、希腊人、大都会人、犹太人和埃及人。
    • 服兵役是提高社会地位的最常见手段
    • 在罗马的监管下,埃及成为罗马的粮仓
    •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Aegyptus 的经济起初有所改善,后来又因腐败而受到破坏。

    罗马早期参与埃及政治的复杂性

    自公元前 2 世纪托勒密六世统治埃及以来,罗马就开始涉足埃及的政治事务。 亚历山大大帝战胜波斯人之后,埃及经历了重大的冲突和动荡。 希腊托勒密王朝从其首都亚历山大统治埃及,亚历山大实际上是埃及人海洋中的一座希腊城市。 托勒密王朝很少涉足亚历山大以外的地区。墙壁,而且从来都不屑于掌握埃及本地语言。

    托勒密六世与他的母亲克里奥帕特拉一世共同统治埃及,直到克里奥帕特拉一世于公元前 176 年去世。 在他动荡不安的统治期间,塞琉古王朝的国王安提阿哥四世在公元前 169 年和 164 年两次入侵埃及。 罗马进行了干预,并协助托勒密六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对其王国的控制。

    公元前 88 年,年轻的托勒密十一世追随被放逐的父亲托勒密十世夺取了王位,这是罗马对埃及政治的又一次介入。 罗马将埃及和塞浦路斯割让给托勒密十一世后,罗马将军科尼利厄斯-苏拉拥立托勒密十一世为埃及国王。 公元前 81 年,托勒密十一世的叔叔托勒密九世-拉斯里奥斯去世,留下女儿克里奥帕特拉-贝勒妮斯继承王位。 然而,苏拉策划在埃及建立一个亲罗马的国王。他派遣即将登基的托勒密十一世前往埃及。 苏拉在罗马展示了托勒密-亚历山大的遗嘱,以此作为干预的理由。 遗嘱还规定托勒密十一世应与贝尔尼斯三世结婚,贝尔尼斯三世恰好是托勒密十一世的表妹、继母,也可能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 他们结婚 19 天后,托勒密杀害了贝尔尼斯。 事实证明这是不明智的,因为贝尔尼斯非常受欢迎。亚历山大暴民随后将托勒密十一世处以私刑,他的堂弟托勒密十二世继位。

    托勒密十二世的许多亚历山大臣民鄙视他与罗马的密切关系,公元前 58 年,他被逐出亚历山大城。 他逃到罗马,欠下了罗马债主的大笔债务。 在那里,庞培收留了这位流亡君主,并帮助托勒密重新掌权。 公元前 55 年,托勒密十二世向阿卢卢斯-加比尼乌斯支付了 10 000 塔勒姆,让他入侵埃及。 加比尼乌斯击败了埃及的边防军,向亚历山大城进军,并袭击了亚历山大城。尽管埃及国王本身就是人间诸神的化身,托勒密十二世却让埃及屈从于罗马的淫威。

    公元前 48 年,罗马政治家、将军庞培在法尔萨卢斯战役中被凯撒击败,之后他乔装逃到埃及避难。 然而,托勒密八世为了赢得凯撒的青睐,于公元前 48 年 9 月 29 日刺杀了庞培。 凯撒到达埃及后,他收到了庞培被砍下的头颅。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赢得了凯撒的青睐,成为了他的情人。 凯撒为克利奥帕特拉铺平了道路随着罗马援军的到来,公元前 47 年发生了决定性的尼罗河战役,托勒密十三世被迫逃离城市,凯撒和克里奥帕特拉取得了胜利。

    托勒密十三世战败后,托勒密王国沦为罗马的附属国。 凯撒遇刺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与马克-安东尼结盟,对抗屋大维的军队。 然而,他们被打败了,屋大维处死了克利奥帕特拉与凯撒的儿子凯撒里奥。

    埃及作为罗马的一个省

    罗马内战结束后,屋大维于公元前 29 年返回罗马。 在罗马的胜利游行中,屋大维展示了他的战利品。 克利奥帕特拉的肖像被摆放在沙发上,供公众嘲笑。 王后的遗腹子亚历山大-赫利俄斯、克利奥帕特拉-塞琳娜和托勒密-菲拉德尔福斯也在凯旋游行中展出。

    现在,一名只对屋大维负责的罗马长官统治着埃及。 即使是罗马元老,未经皇帝允许也不得进入埃及。 罗马还在埃及驻扎了三个军团。

    奥古斯都皇帝对埃及实行了绝对控制。 虽然罗马法律取代了传统的埃及法律,但前托勒密王朝的许多制度依然存在,只是其社会和行政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奥古斯都巧妙地从罗马的马术阶层中提名人选,充斥着行政机构。 尽管发生了这场动荡不安的变革,但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祭司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权利。

    公元前 26-25 年,省长埃利乌斯-加勒斯(Aelius Gallus)率领军队远征阿拉伯,但没有成功。 同样,他的继任者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us)也在公元前 24 年左右组织了两次远征,进入梅罗尼特王国。 随着埃及边界的稳固,一个军团被撤回。

    See_also: 探索夏天的象征意义(13 大含义)

    社会和宗教裂痕

    虽然亚历山大城在托勒密统治时期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但它对城外的影响却很小。 埃及的传统和宗教活动在埃及其他地区继续繁荣。 直到 4 世纪基督教的到来,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圣马可被认为是埃及传统基督教会的形成者,尽管它是不清楚 4 世纪之前埃及有多少基督徒。

    See_also: 中世纪城市的生活是怎样的?

    虽然罗马允许各地区的母城实行有限自治,但埃及的许多主要城镇在罗马统治下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奥古斯都对埃及各城市所有 "希腊化 "居民进行登记。 非亚历山大人被归类为埃及人。 在罗马统治下,出现了新的社会等级制度。 希腊化居民形成了新的社会政治精英。亚历山大、瑙克拉提斯和托勒密免征新的人头税。

    最主要的文化鸿沟是讲埃及语的村庄与亚历山大的希腊文化之间的鸿沟。 当地佃农生产的大部分粮食被出口到罗马,以养活罗马急剧增长的人口。 这些粮食出口的供应路线,连同从亚洲经陆路运来的香料和奢侈品,都是沿尼罗河经亚历山大运往罗马的。 巨大的私人企业在公元 2 世纪和 3 世纪,希腊土地所有制贵族家庭经营的庄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埃及,特别是亚历山大城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这种僵化的社会结构日益受到质疑。 越来越多的希腊人和犹太人在该城定居,导致了族群间的冲突。 尽管罗马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反对罗马统治的叛乱仍时有发生。 在卡里古拉(公元 37 - 41 年)统治期间,有一次叛乱发生在亚历山大城。在克劳狄乌斯皇帝统治时期(约公元前 41-54 年),亚历山大的犹太居民和希腊居民之间再次发生暴乱。 在尼禄皇帝统治时期(约公元前 54-68 年),犹太人暴动者试图烧毁亚历山大的圆形剧场,导致 50,000 人丧生。 两个完整的罗马军团才制止了暴乱。

    在特拉扬(约公元 98-117 年)担任罗马皇帝期间,又发生了一次起义;公元 172 年,阿维迪乌斯-卡西乌斯(Avidius Cassius)镇压了另一次起义。 293-94 年,科普托斯爆发了一次起义,但被加勒里乌斯(Galerius)的军队剿灭。 这些起义定期发生,直到罗马结束对埃及的统治。

    公元 69 年,维斯帕先在亚历山大里纳称帝。

    公元 302 年,戴克里先是最后一位访问埃及的罗马皇帝。 罗马发生的开创性事件对埃及在罗马帝国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 330 年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削弱了亚历山大的传统地位,埃及的大部分粮食不再通过君士坦丁堡运往罗马。 此外,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随后停止了 "埃及之行"。对基督徒的迫害为该宗教的扩张打开了闸门。 基督教会很快主宰了帝国的大部分宗教和政治生活,并扩展到埃及。 亚历山大的元老成为埃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和宗教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历山大的元老和君士坦丁堡的元老之间的竞争在埃及日益加剧。力量

    消灭罗马在埃及的统治

    公元 3 世纪末,戴克里先皇帝决定将帝国一分为二,西都罗马,东都尼科米底亚,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东部。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它成为了地中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沦为了埃及在拜占庭时期一直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直到 7 世纪,埃及发现自己不断受到来自东方的攻击。 埃及先是在公元 616 年落入萨珊王朝之手,后又在公元 641 年落入阿拉伯人之手。

    回顾过去

    罗马统治下的埃及是一个严重分裂的社会。 希腊人和埃及人都被罗马统治,埃及在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之后沦为一个行省,埃及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地缘政治命运。

    标题图片来源:david__jones [CC BY 2.0], via flickr




    David Meyer
    David Meyer
    Jeremy Cruz, a passionate historian and educator, is the creative mind behind the captivating blog for history lovers,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With a deep-rooted love for the past and an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spreading historical knowledge, Jeremy has established himself as a trusted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inspiration.Jeremy's journey into the world of history began during his childhood, as he avidly devoured every history book he could get his hands on. Fascinated by the storie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pivotal moments in time, and the individuals who shaped our world, he knew from an early age that he wanted to share this passion with others.After completing his formal education in history, Jeremy embarked on a teaching career that spanned over a decade. His commitment to fostering a love for history among his students was unwavering, and he continually sought innovative ways to engage and captivate young minds. Recogniz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as a powerful educational tool,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the digital realm, creating his influential history blog.Jeremy's blog is a testament to his dedication to making history accessible and engaging for all. Through his eloquent writing, meticulous research, and vibrant storytelling, he breathes life into the events of the past, enabling readers to feel as if they are witnessing history unfold beforetheir eyes. Whether it's a rarely known anecdot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event, or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ves of influential figures, his captivating narratives have garnered a dedicated following.Beyond his blog, Jeremy is also actively involved in various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efforts, working closely with museums and local historical societies to ensure the stories of our past are safeguarde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Known for his dynamic speaking engagements and workshops for fellow educators, he constantly strives to inspire others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rich tapestry of history.Jeremy Cruz's blog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making history accessible, engaging, and relevant 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With his uncanny ability to transport readers to the heart of historical moments, he continues to foster a love for the past among history enthusiasts, teachers, and their eager students alike.